肛裂是常见的肛管和肛门疾病,是齿状线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。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,长0.5~1.0cm,呈梭形或椭圆形,常引起肛周剧痛。多见于中青年人,绝大多数肛裂位于肛管后正中线上,也可在前正中线上,侧方出现肛裂极少。
肛裂的病因尚与多种因素有关。长期便秘、粪便干结引起的排便时机械性创伤是大多数肛裂形成的直接原因。
主要因素
1.肛裂多发生于肛门后位,主要是由于外括约肌浅层在肛管前后方各形成“Y”形薄弱区,排便时,干燥的粪便对肛门后方薄弱区的压力最大,又因肛管之后中线血运差,弹力较少,故造成肛门后方易受伤撕裂。这就是肛裂裂口的位置常发生于后方的原因。
2.肛管上端齿状线处的特殊结构如肛窦、肛门瓣、肛乳头、肛腺等,容易被干硬的粪团排出时所损伤,使局部产生感染和炎症,或导致肛腺阻塞化脓,溃破后形成肛裂,由于局部炎症刺激,括约肌痉挛,血液供应不足,伤口久不愈合,形成慢性溃疡。
3.肛门狭小情况下,干硬粪团通过肛管时,易引起肛管撕裂,尤其是肛门先天性发育不良者,更易受到损伤。
肛裂的分类及特点
肛裂分为早期肛裂和陈旧性肛裂。早期肛裂可见裂口边缘整齐,底浅,呈红色并有弹性,无瘢痕形成,未形成慢性溃疡,疼痛较轻;陈旧性肛裂因反复发作,底深不整齐,质硬,边缘增厚纤维化、肉芽灰白,裂口已形成慢性溃疡,同时有肛乳头肥大、皮垂等,疼痛严重。
肛裂的临床表现
肛裂患者有典型的临床表现,即疼痛、便秘和出血。排便时剧烈的疼痛感是肛裂的主要临床表现,疼痛呈刀割或撕裂样,有典型的周期性,持续时间长,经热水坐浴后可缓解,可伴有便血,少数患者可有肛门口瘙痒、肿胀及脱垂感;大多数患者因疼痛恐惧排便而致大便干结或便秘,偶尔可有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。
肛裂的非手术治疗方案
包括改善饮食结构,多进食五谷杂粮、高纤维素饮食,忌辛辣酗酒,养成良好排便习惯,保持大便松软通畅。必要时服用缓泻剂,经常热水坐浴,可进行自身扩肛,亦可用肛门内括约肌松弛剂。
预防肛裂的方法
(1) 肛裂的主要病因是大便干燥,临厕努挣,肛门被坚硬的粪便撕裂,久之则形成慢性溃疡。因此,应保持大便通畅,干硬粪块形成后,不要努挣排出,可选用温盐水灌肠,或液体石蜡灌肠,或用开塞露注入肛内,滑润排便。
(2)及时治疗肛隐窝炎,防止感染后形成溃疡及皮下瘘。
(3)妇女月经期应注意卫生,不要参加重体力劳动。妊娠期应多吃水果、蔬菜,防止便秘。生育时要注意保护会阴,不要撕裂会阴及肛门。
(4)在肛门检查如肛门指诊、用肛门镜或其他器械时切忌粗暴用力,以防损伤肛管引起肛裂。
(5)及时治疗克罗恩病、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疾病,防止并发肛裂。
武月:
主治中医师,硕士研究生学历,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(肛肠疾病)专业,跟随名师令狐庆教授于临床学习多年,熟练掌握痔疮、肛裂、肛瘘、肛周脓肿等肛肠科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