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控知识 | 中医药助力“基孔肯雅热”
作者:admin 发布时间:2025-08-01

近期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出现一种名为“基孔肯雅热”的蚊媒传染病,引起了广泛关注。本文带您深入了解基孔肯雅热相关的防控知识,并介绍中医药在防治该疾病中的独特作用。      


c19a23e2e5c7fae85f9dc94167b8258a.jpg


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(CHIKV)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其病名源自非洲土语,意为“弯腰曲背”,形象描述了患者因剧烈关节疼痛而弯腰的姿态。这种疾病主要通过伊蚊(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,也就是我们俗称的“花蚊子”)叮咬传播,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,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染。


临床症状

1.发热,体温可达39℃,伴有头痛、恶心、呕吐、食欲减退,淋巴结肿大。发热一般持续1~7天,部分病人可能出现双峰热。

2.皮疹80%的患者在发病后的2~5天,躯干、四肢的伸展侧、手掌和足底出现皮疹,为斑疹、丘疹或紫癜,部分伴有瘙痒感。

3.关节疼痛发热同时,多个关节和脊椎出现疼痛、关节肿胀、可伴有全身性肌痛。病情发展迅速,关节功能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丧失,不能活动,主要累及小关节,如手、腕、踝和趾关节等,也可能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,腕关节受压引起的剧烈疼痛是本病的特点。

4.其他症状极少数患者可出现脑膜脑炎、肝功能损伤、心肌炎及皮肤黏膜出血。


预防优先,阻断传播

1. 环境治理  清除蚊虫孳生地。及时清空花盆托盘、饮水机托盘、废弃容器等处的积水;对于景观水体,可放养锦鲤、食蚊鱼等食蚊生物。19:00-20:00是灭蚊黄金时段,可关闭门窗使用电蚊香液熏杀再开窗通风。

2.个人防护要点  安装纱门纱窗,睡眠时使用蚊帐;外出穿浅色长袖衣裤,裸露皮肤涂抹驱蚊剂;避免在蚊虫高峰时段在树荫、草丛、凉亭等处逗留。

3.健康教育  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普及基孔肯雅热的防治知识,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。


中医药防蚊妙招

驱蚊香囊:取艾草、丁香、薄荷、石菖蒲各等分,打粉后装入布袋(每袋15~20克),悬挂于门窗、床头或随身佩戴,可有效驱蚊。

苍术熏烟消毒:取生苍术50~100克碾碎,置于耐高温容器中阴燃冒烟,能有效驱避蚊虫、净化空气(注意防火通风,哮喘患者禁用)。

中药驱蚊喷雾:金银花、藿香、紫苏各10克,加水500毫升煮沸10分钟,冷却后喷洒衣物及环境,天然驱蚊。


积极有效落实预防措施

1.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报告  对于有发热、皮疹、关节疼痛等症状,且近期有疫区(广东或者东南亚)旅行史或蚊虫叮咬史的患者,要高度怀疑基孔肯雅热,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。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的病例,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。

2.规范治疗  目前基孔肯雅热尚无特效治疗药物,主要采取对症治疗。

● 发热处理  对于高热病人,先采用物理降温。有明显出血症状的患者,避免酒精擦浴,可使用非甾体消炎药进行退热,但要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类药物。

● 关节疼痛缓解 关节疼痛较为严重者,可使用药物镇痛或中医外敷法:四子散(白芥子、苏子、莱菔子等)热奄包外敷,缓解疼痛。

● 皮疹瘙痒  采用中医外敷法(如抗炎止痒散外洗)或中医熏洗法(桑枝30克、秦艽15克煎汁熏洗)患处,舒筋活络。

● 康复治疗及心理支持  对急性期后仍存在关节疼痛和僵硬的患者,开展康复治疗,包括物理治疗、运动疗法、中医针灸推拿等。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,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。


健康提示: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,只要做好“清积水、防叮咬、早就诊”,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